深耕農村十余載,創新成就“土壤夢”
來源:
|
作者:pzyz888
|
發布時間: 2018-04-13
|
2125 次瀏覽
|
分享到:
這是一個奇人,也是一個怪人。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曾經的他,對農業一竅不通。
專訪土壤改良奇人—李巍
這是一個奇人,也是一個怪人。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曾經的他,對農業一竅不通。十多年前,放棄國家公務員的鐵飯碗,放棄了令人羨慕的人民教師的光明前景,不顧家人的反對,只身跑到田間地頭,與農民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憑借對“三農”的熱愛,潛心研發出稱為中國土壤界的新創舉——精準改造土壤技術,改寫了中國土壤界的歷史。之所以稱之為“怪”,在于他的付出不為名利,不求回報,十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地深耕農村服務農民,本身并不富裕的他一直堅持免費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他扎根農村十余載?是什么樣的信仰伴他一路堅持、不畏困苦?這就是他的“良田夢”、“土壤夢”,也是他的中國夢。他就是李巍,一個中國土壤界的傳奇。
李?。?954年5月生于重慶,大學本科,四川戰友興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四川省生態文明促進會、四川省興川戰略促進中心土肥技術顧問。
他和許多同齡人一樣,經歷了十年動亂和上山下鄉,又幸運趕上恢復高考,1978年考入西南師范學院(現西南大學)政治系。畢業后從事理論研究和教育工作,2001年開始轉行,研究微生物發酵技術及生物有機肥生產工藝技術。
2006年,他辭去國家公務員工作,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與中國農業大學引進先進生物有機肥與復合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自創一套成熟的生物有機肥發酵技術,幫助成都周邊多家企業建立生物有機肥生產線,至今,四川省主要生物有機肥生產企業都采用這套技術,在成都生態農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2009年開始創立利用微生物技術成果快速低成本改造土壤技術,建立了完整的土肥技術實施方案、產品定點生產、種植基地技術服務、創新技術成果篩選、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專家團隊組建等土壤改造技術服務平臺。
由其研發的第一項特色技術——精準改造土壤技術,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這種技術可以改變土壤容重和孔度,增強土壤活性,逐年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0.2%-0.5%,3-5年將土壤有機質從0.6%左右提高到2%以上。
2011年,四川都江堰紅陽獼猴桃基地通過引入該技術,實現種植歷史上的最高值。從過去的平均產量不到千斤、最高單產不到兩千斤提高到畝產量3000斤以上,最高畝產量5130斤,畝產值普遍上3萬元,最高畝產值達6萬多元。從此,四川紅陽獼猴桃產業走上穩定發展之道,至今已成為國內獼猴桃第一品牌。不但帶動了四川其它品種獼猴桃種植基地的發展,也帶動了其它水果種植產業陸續采用生物有機肥改造土壤,成都市水果產區土壤有機質每年增加0.1%-0.2%,產品品質不斷提高,果農收益逐年增加,其中,蒲江、眉山等地柑橘種植基地普遍達到畝產值4-6萬元。
我國獼猴桃權威專家、中國果蔬專家委員會授與的“中國獼猴桃王”倪裕德教授表示,李巍是其見到的最厲害的獼猴桃專家?!澳茉诜谦J猴桃優生區域的四川種出優質高產獼猴桃,李巍的土肥技術起了主要作用?!?/span>
四川南充農科院研究員、權威花生專家、全國勞模崔富華評價李巍是其見過的理論功底最扎實的專家?!袄钗〉耐练始夹g能在獼猴桃種植上創造奇跡,應用到其他作物種植中效果會更好?!?/span>
由其研發的第二項特色技術是減肥增效技術,即利用少量特定的生物質或礦源材料與化肥配施,將無機養分利用率提高到60%左右,減少化肥施用量45%以上,達到增產提質增收。
2012年,李巍與國內多家肥料生產企業合作,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專家合作,共同推廣復合微生物肥料1對1替代復合肥技術實施方案,減少無機養分施用量45%以上,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增產增收。至今,已經在糧油作物、蔬菜、茶葉、果樹、中藥材等各種作物上全面產生顯著效果,產量普遍提高20-50%,品質達綠色食品標準,部分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2013年,與農民種植奇才鄧萬儀合作,研究出用水調節無機養分濃度在沒經施用有機肥等任何改造措施的貧瘠土壤上保持土壤持續供肥力,增強作物持續生長能力的自主創新技術,將無機養分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作物增產增收,為降低成本有效改造低質土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水肥一體技術應用提供了量化標準。
2014年,開始研究進一步提高耕地單位生產力,讓農民從土地上獲得更高的收益,提出了畝收益上5萬元的目標,為農民尋找種植項目,一方面研究提高農產品品質的配肥技術,另一方面研究特色農產品,并與種植戶共同研討品牌銷售問題。在獼猴桃、柑橘、葡萄、蔬菜、茶葉等作物上應用,產品銷售單價普遍提高15-30%,部分作物畝收益上5萬元。
2015年至今,開始專注尋找年均畝收益上10萬元的種植項目,與技術創新怪才吳福成合作,用微生物改造土壤技術與他的中草藥專用肥創新技術結合,創立了國內獨有的重樓種植土肥技術,經在青城山2年的小區試驗,能穩定的將市場奇缺的、十分難種的名貴中藥材重樓持續生長能力提高,產量翻番,采收期提前一年,畝產值年平均達到30萬元以上。目前,已開始在云南白藥集團麗江重樓種植基地、四川青城山等地示范推廣該技術。
由其研發的第三種特色技術——免施化肥技術,在兩方面超越微生物技術:
一是將畜禽糞、植物源物料、礦源物料混合,在5-10天內快速腐熟,制成有機肥,產品質量指標符合《NY525-2012》標準。
二是超級有機肥以可溶性碳為主發揮作用,克服了目前全球使用的商品有機肥與生物有機肥養分含量低、肥效緩慢的缺陷,具有速效長效雙重功效,單獨施用,不需施用化肥,就能達到作物優質高產。
2017年,李巍供職于四川戰友興農科技有限公司期間,研發出利用畜禽糞與其它農業有機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富含可溶性有機質的“戎軍超級有機肥”,應用這種世界上獨有的速效長效兼備的有機肥,作了近一年的免施化肥試驗,不用其它肥料,單獨施用,成效顯著,作物產量高于其它肥10%-30%,肥料成本普遍低于其它肥20%-40%,肥效高于其它肥,除果樹外的農作物普遍能一次性施肥滿足全季營養供應,大量減少勞務成本,土壤質量逐漸提高,農業生產依賴化肥的歷史將會得到改變。
戎軍超級有機肥的應用,既可免施化肥,擺脫農業種植對化肥的依賴,使土壤質量不斷提高,又可有效利用農業有機廢棄物作為肥源,減輕環境污染,還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使用戎軍超級有機肥可以替代化肥,達到阻斷土壤污染源,修復土壤的追求。
我國著名森林土壤專家、中國土壤學泰斗侯光炯之弟侯廣維教授表示,李巍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疤瞬黄鹆?。改造土壤,農業才能發展?!?/span>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著名農業微生物專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崔宗均表示,李巍的技術原理清晰、嚴謹,方法與眾不同,效果出人意料?,F有教科書已經滯后,應該增添這類創新技術。
李巍研發的第四項特色技術是鹽堿地優質高產技術,這是其與長期治理鹽堿地卓有成效的李智強合作的鹽堿地優質高產土肥技術(采用其生物質土壤調理劑專利產品與改造土壤技術結合)。在四川的鹽漬化土壤上實現了作物優質高產。連續2年在新疆的鹽堿地、作物基本不能生長的棄耕地上,減少一半的化肥用量,實現了棉花高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中央深改組會議還專門討論了農業的綠色發展問題。農業科技如何在綠色發展中發揮作用?10多年來,李巍一直堅持為農民創建從土地上增加收入的土肥技術,讓農民利用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富起來。每年近300天在種植基地,與農民生活在一起,免費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與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與他打交道的農民都把他視為值得信賴的真正的專家。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著名農業微生物專家海偉力博士表示,因受技術、成本、時間、基礎條件等限制,國內土壤改造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國外土壤改造技術不一定適合我們,李巍的快速低成本改造土壤技術方案設計巧妙,簡單易行,能快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既能減少化肥的施用量,又能將農業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李巍正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自己的良田夢、土壤夢、中國夢而努力。